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2025-10-28 21:40:1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2025年中国篮球协会年度发展论坛上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中国篮球的未来规划发表了主题演讲,面对当前职业联赛的改革挑战与机遇,姚明强调,中国篮球需以“稳中求进”为基调,持续推动体系化建设,同时明确表示“不排除CBA扩军的可能性”,为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,此次表态引发业界广泛关注,被视为CBA联赛迈向深度市场化的重要信号。

改革深化:从青训到职业联赛的全局视野
姚明在论坛中指出,中国篮球正处在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”,他回顾了近年来CBA联赛在商业化运营、球员培养机制及赛事品牌建设上取得的进展,例如2024年推出的“青年球员海外研修计划”已输送多名新秀至欧洲联赛交流,而联赛收视率在数字化传播推动下同比提升18%,他也坦言,部分俱乐部仍面临经营压力与地域发展不均衡问题。“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复制成功模式,而是构建一个包容多元、可持续的篮球生态,”姚明表示,“扩军仅是众多工具之一,需与财务健康、竞技水平提升同步推进。”

关于扩军的具体方向,姚明未透露时间表,但强调任何决策都将基于“数据化评估与长期战略”,业内分析认为,潜在扩军城市需满足三个核心条件:稳定的本地球迷基础、成熟的商业赞助体系、以及完善的青训输送网络,西安、合肥等城市已启动职业俱乐部筹备工作,其基础设施与市场潜力或成为未来考量的重点。

信心基石:女篮崛起与科技赋能
尽管男篮近年国际战绩起伏,姚明多次提及中国女篮的卓越表现作为信心来源。“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篮夺银背后,是十年青训体系改革的成果,”他说道,“这证明中国篮球完全有能力在顶级赛场立足。”科技正成为联赛升级的加速器,2025赛季,CBA将全面启用“智能战术分析系统”,通过AI数据捕捉实时优化球员表现;虚拟现实技术则已应用于青少年培训,覆盖全国200余所基层学校。

姚明特别指出,篮球运动的本质超越胜负:“它关乎团队精神与城市荣誉感,我们需让更多孩子因热爱而拿起篮球,而非仅追逐短期成绩。”为此,篮协计划在2026年前扩建500个社区篮球中心,并与教育部联合推出“校园篮球振兴方案”,从源头扩大人才储备。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挑战与平衡:扩军背后的商业逻辑
CBA自2014年至今未新增球队,主要源于俱乐部盈亏平衡的考量,目前联赛20支球队中,仅约60%实现盈利,且收入高度依赖转播版权与头部赞助商,姚明对此回应:“扩军不是盲目扩容,而是精准激活新市场。”他举例NBA发展联盟(G-League)的本地化运营模式,认为CBA可借鉴其“区域深耕策略”,通过降低准入门槛、灵活设定薪资帽等方式吸引多元资本。

球员权益保障成为扩军讨论的焦点,2025年新修订的《CBA球员合同规范》首次明确自由球员转会补偿机制,被视作联赛专业化的重要里程碑,球星王哲林在论坛间隙接受采访时称:“联盟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新鲜血液,但核心是保证现有球员的成长空间。”

未来展望:从联赛到文化符号
姚明的发言中,“信心”一词出现十余次,其背后是中国篮球对长期主义的坚持,他总结道:“体育产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票房数字,更在于能否成为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。”随着2025年篮球世界杯筹备工作启动,中国或有望再次申办国际大赛,而CBA的扩军构想恰与这一远景相呼应。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论坛结束后,多支俱乐部管理层表示将启动区域性市场调研,北京某资深体育评论员分析:“姚明的表态释放了明确信号——CBA2.0时代将更注重质量与规模的协同增长,若扩军落地,可能引发联赛分区赛制革新,甚至推动亚洲篮球俱乐部锦标赛的创立。”

从姚明坚定而审慎的言辞中,业界读出了中国篮球的雄心与务实,正如他所说:“赛道很长,不必急于一时冲刺,但每一步都要踏得坚实。”这场关于未来的答卷,正在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的双轮驱动下缓缓展开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