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身材瘦高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引起了全场注意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黑马之姿连克多名种子选手,最终摘得银牌,赛后,这位来自江苏的小将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,站在剑道上,我明白只能靠自己,必须全力以赴。”
三年前,8岁的姜鑫瑞第一次走进击剑馆时,还是个躲在母亲身后羞涩的小男孩,站在全国赛事的领奖台上,他举手投足间已透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。
“最初带他练习击剑只是为了锻炼身体,没想到他很快就展现出天赋和热情。”姜鑫瑞的启蒙教练李教练回忆道:“最让我惊讶的不是他的技术,而是他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心理素质,很多成年选手都难以在落后时保持冷静,但姜鑫瑞似乎天生具备这种能力。”
姜鑫瑞的父亲告诉记者,击剑给儿子带来的变化远超预期。“以前在学校不敢举手发言,现在能够坦然面对输赢,在赛场上与对手握手致意,在生活中也更加勇于表达自己。”
当被问及比赛中最深刻的体会时,姜鑫瑞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场上只能靠自己,无论教练平时教了多少,无论父母在场外多么支持,真正站在剑道上时,所有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,所有压力都必须自己承担。”
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半决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,当时姜鑫瑞面对的是上届冠军选手,在先失两剑的不利情况下,他果断改变战术,由防守转为主动进攻,最终逆转取胜。
“我看到他落后时并没有慌乱,而是停下来思考了几秒钟,然后明显改变了策略。”现场观赛的省队教练王指导评价道:“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在同龄选手中十分罕见,他明白击剑不仅是体力和技术的比拼,更是心理和智慧的较量。”
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,每天放学后,姜鑫瑞都会前往击剑馆进行至少三小时训练,周末和假期,训练时间更是延长至五小时。
“有时候也会觉得累,想和朋友一起玩,但想到自己的目标,就会坚持下来。”姜鑫瑞表示,他现在的目标是进入省队,将来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。
他的母亲透露,有一次姜鑫瑞发着高烧仍坚持要去训练:“他说如果缺席一次,进度就会落后,最后我们妥协了,让他只做基础练习,这种自律让我们既心疼又骄傲。”
如何平衡学业和击剑训练是每位青少年运动员必须面对的挑战,令人惊讶的是,尽管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训练,姜鑫瑞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。
“击剑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。”姜鑫瑞分享道:“训练结束后虽然身体疲惫,但我会要求自己必须完成作业,课堂上我更认真听讲,因为知道课后复习时间有限。”
他的班主任老师表示,姜鑫瑞是全班最懂得高效利用时间的学生之一。“他经常在去比赛的路上完成作业,这种自律和坚持也感染了其他同学。”
专家认为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独特价值,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决策能力、抗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。
“击剑被称为‘物理象棋’,要求选手在瞬间做出判断和决策。”心理学教授张明分析道:“这种快速决策的训练能够增强前额叶功能,提高认知灵活性,面对输赢的态度也能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竞争观念。”
近年来,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日益普及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人数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近三倍,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这项运动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益处。
谈到未来,姜鑫瑞的眼睛闪烁着光芒:“我的偶像是仲满叔叔,希望有一天能像他一样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。”
省队教练表示,如果姜鑫瑞能够保持现在的进步速度,很有希望进入国家青年队。“他需要加强体能和比赛经验,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击剑的热爱和现在的心理素质。”
对于即将到来的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,姜鑫瑞正在加紧备战。“我知道国际比赛的水平更高,但我不害怕,每次比赛都是学习的机会,无论结果如何,都会让我变得更强大。”
夕阳西下,训练馆内再次响起剑尖碰撞的清脆声音,姜鑫瑞的身影在剑道上移动,步伐灵活,出手果断,那一刻,他不再是平常校园里的小学生,而是一名真正的剑客——自信、专注、坚韧。
或许正是这种在赛场上培养的品质,将伴随他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,正如他所说: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比赛,更是如何面对挑战,每次举起剑,我都知道必须相信自己,依靠自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