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知名转会记者法布里齐奥·罗马诺最新透露,曼联新股东吉姆·拉特克利夫爵士(拉爵)对热刺前锋哈里·凯恩的兴趣依然存在,但俱乐部高层已明确将“降低薪资成本”列为今夏引援的核心战略,这一矛盾信号让红魔的转会计划陷入两难,也折射出英超豪门在后格雷泽时代面临的财务现实。
拉爵的巨星梦与曼联的财务枷锁
自拉特克利夫通过英力士集团完成对曼联27.7%股份的收购后,这位英国富豪多次公开强调“重返顶级竞争力”的目标,凯恩作为英超历史第二射手(截至2025年1月共打入215球),其即战力与商业价值无疑是拉爵心中的理想拼图,罗马诺指出,拉爵团队在内部会议上仍将凯恩视为“可选项”,但热刺方面坚持1亿英镑以上的要价,且球员周薪预计需匹配目前队内顶薪的37.5万英镑水平。
曼联足球总监约翰·默塔夫主导的技术部门已向董事会提交报告,明确指出球队薪资占比高达营业收入的62%(2023-24赛季数据),远超欧足联建议的50%安全线,为应对即将生效的英超“财务可持续性规则”(FSR),俱乐部必须在本赛季结束前将薪资总额削减至少25%,这一硬性指标使得凯恩这类高薪引援的可行性大打折扣。
降薪战略背后的数据真相
《曼彻斯特晚报》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,曼联目前队内共有7名球员周薪超过30万英镑,其中卡塞米罗(35万镑)、瓦拉内(34万镑)和桑乔(30万镑)均被列入“可清理名单”,体育总监达伦·弗莱彻在近期采访中坦言:“我们需要更理性的薪资结构,年轻化与性价比将是未来引援的关键词。”
这一转向已体现在具体操作中:曼联冬窗以租借形式引进的荷兰前锋孟菲斯·德佩,其周薪仅为12万英镑;而青训提拔的科比·梅努在新合同中也被限制在8万英镑周薪以内,罗马诺补充称,即便拉爵个人青睐凯恩,但俱乐部更可能将有限预算投向萨尔茨堡红牛的新星奥斯卡·格卢克(19岁)或布伦特福德前锋伊万·托尼(周薪要求18万镑)。
热刺的强硬立场与替代方案
热刺主席丹尼尔·列维对凯恩的态度始终明确——除非球员主动提交转会申请,否则不会以低于市场价放人,而凯恩本人近期表态称“专注于争夺欧冠资格”,其经纪人团队也暗示“不会接受降薪转会”。
对此,曼联技术部门已制定B计划:罗马诺透露,布莱顿的埃文·弗格森(20岁)和莱比锡的塞斯科(21岁)因年龄优势与薪资潜力成为优先目标,前者周薪不足5万英镑且具备本土青训资格,后者解约金仅4300万英镑,均符合曼联的“低成本高回报”策略。
球迷与专家的两极反应
曼联球迷基金(MUST)在社交媒体发起投票显示,62%参与者支持“短期阵痛换长期健康运营”,但著名评论员加里·内维尔在天空体育节目中炮轰管理层:“顶级球队需要顶级射手,如果曼城签哈兰德时也考虑薪资占比,他们能拿三冠王吗?”
财务专家基兰·马奎尔则持相反观点:“曼联过去十年为短期成绩支付了11亿英镑冤枉钱,现在刹车是明智的,凯恩虽强,但31岁的年龄和伤病史可能让投资变成下一个桑切斯陷阱。”
英超大环境下的连锁反应
曼联的薪资调整并非个案,切尔西通过出售青训球员平账,阿森纳也严格控制新援周薪在20万英镑以下,曼城虽保留德布劳内等顶薪球员,但通过赞助收入将薪资比控制在54%,这种集体转向预示着英超或将告别“无节制烧钱”时代。
值得注意的是,沙特联赛可能成为曼联降薪计划的“接盘者”,消息人士称,利雅得新月已向卡塞米罗开出45万镑周薪报价,而吉达联合则对瓦拉内兴趣浓厚,若这两笔交易成行,曼联可腾出近70万镑周薪空间,为后续操作赢得主动权。
拉特克利夫的凯恩梦与曼联的财务现实,正在上演一场英超版“理想与面包”的博弈,无论最终选择哪条路径,这场转型都将深刻影响红魔未来五年的竞技轨迹,正如罗马诺在专栏中所写:“足球已进入精算时代,曼联的疼痛疗法或许会成为其他豪门的教科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