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所指皆梦想 赛场独行铸自信

2025-09-29 16:47:1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吸引了全场目光,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心态,连克强敌最终摘得银牌,赛后,这位戴着护面、身形矫健的少年坦言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而场上只能靠自己。”

剑道上的独行者

决赛场上,姜鑫瑞面对的是去年冠军得主,在比分一度落后的情况下,他连续变化战术,最终虽以一分之差屈居亚军,却赢得了现场观众长达一分钟的掌声。

“每次比赛都是独自上场,没有人能代替你做出决定。”姜鑫瑞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,“在剑道上,你必须自己判断、自己进攻、自己承担后果,这种孤独感最初让我害怕,但现在却给了我力量。”

他的教练李建国告诉记者,姜鑫瑞刚开始训练时常常在比赛中犹豫不决,总是下意识地看向教练席寻求指示。“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帮助他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,击剑是一项极需自主决策的运动,从判断对手意图到选择进攻方式,所有决定都必须在电光火石间独立完成。”

从羞涩到自信的蜕变
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一场校园体验活动,当时8岁的他第一次拿起剑,就被这项需要智慧与勇气并存的运动深深吸引,初入体校训练时,他却是个缺乏自信的孩子。

“刚开始我连大声喊叫都不敢,”姜鑫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“后来教练告诉我,击剑不仅是身体的对抗,更是气势和心理的较量,现在我觉得,站在剑道上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。”

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所指皆梦想 赛场独行铸自信

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赛场上,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以前儿子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,如今却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。“击剑赋予他的不仅是奖牌,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,他学会了依靠自己解决问题,这种能力也延伸到了学习和生活中。”

智慧与勇气并存的运动

击剑运动被誉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,要求选手在高速对抗中同时运用身体能力和战术思维,对于年轻选手而言,这种要求既是一种挑战,也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。

“每场比赛都是一次复杂的解题过程,”姜鑫瑞解释道,“你需要观察对手的习惯,发现破绽,同时隐藏自己的意图,这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临场应变能力。”

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陈欣指出:“击剑运动对青少年自信心建立有着独特价值,这项运动要求个人完全为自己的表现负责,成功与失败都源于自身决策,这种体验能够帮助年轻人建立内在的自我效能感,这种自信不是建立在外部赞美之上,而是源于对自己能力的真切认知。”

未来可期

尽管已经在全国赛事中崭露头角,姜鑫瑞的训练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,每周6天,每天3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,文化学习同样不能落下,他在班级的成绩一直保持中上游。

“我的梦想是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,”姜鑫瑞眼中闪着光,“但我知道这条路很长,需要一步步走,每次比赛都是一次学习,无论输赢,我都会比之前更强大。”

对于明年的赛事,姜鑫瑞已经有了新目标:“我需要加强脚步移动的速度,还有反击时机的把握,最近正在研究一些国外选手的比赛视频,学习他们的战术思路。”

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所指皆梦想 赛场独行铸自信

全国击剑锦标赛青年组主裁判刘宏评价道:“姜鑫瑞最难得的是他在赛场上的思考能力,很多年轻选手只注重技术动作,但他已经展现出战术思维的雏形,如果他能够保持这种发展轨迹,未来值得期待。”

独行剑道 心向远方

夜幕降临,训练馆里只剩下姜鑫瑞一人还在反复练习步伐,空荡的馆内回响着鞋底与地板的摩擦声,每一次弓步突刺都带着破空之音。

“有时候也会感到累,但每当穿上击剑服,戴上护面,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让我着迷。”姜鑫瑞说,“剑道虽然只有14米长,但却是我走向世界的起点。”

在这个少年看来,击剑教给他的远不止如何比赛:“它告诉我,人生如同击剑赛场,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进攻还是防守,退缩还是前进,只有相信自己,才能打出精彩的一剑。”

灯光下的剑道映照着少年坚定的身影,那银光闪闪的剑尖,正指向远方更广阔的赛场。

搜索